当前位置:墨水屋 >

学习经验 >毕业论文 >

谈从多重记忆系统看外语能力与学习

谈从多重记忆系统看外语能力与学习

摘要:语言能力包括多种能力,以往的理论在阐释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把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割裂开,二是过分强调某些能力而忽视其他能力。针对以上缺陷,本文用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处理模型阐释语言能力,不但把原本相互脱离的各种能力纳入一个框架,而且把反映处理速度的自动性也纳入语言能力之中。这种框架不但有助于认识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认识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谈从多重记忆系统看外语能力与学习

关键词:语言能力 多重记忆系统 信息处理 双模式系统 四通道记忆


  0. 引言
  语言能力包括多种能力,以往的理论在阐释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把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割裂开,二是过分强调某些能力而忽视其他能力,结果是所提供的能力阐释并不能全面解释语言表现,例如未能容纳语言自动性、语块的作用、听说读写技能等。针对以上缺陷,本文用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处理模型阐释语言能力,不但把原本相互脱离的各种能力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而且把反映处理速度的自动性也纳入语言能力之中。这种框架不但有助于认识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认识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1.信息处理模型
  信息处理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认知理论。认知心理研究历史上早已有之,但由于缺少科学的方法而在20世纪初遭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行为主义心理学采用极端机械的方法研究一般学习和语言学习,因而在20世纪5O年代遭到乔姆斯基的抨击,并因此失去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心理学家重新开始研究内部的认知问题,并开始采用科学的实证法。1958年,DonaldBroadbent首次提出了认知信息处理模型,使该模型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主导范例(paradigm)。1960年,A.Newell等人探讨了以计算机为理论基础的控制论概念与心理学的关系,提出了关于认知的信息处理理论和验证这种理论的方法论。(Newelleta1.1960:SectionP)1967年,UlricNeisser首次提出“认知心理学”这个术语并对新的认知心理学加以界定,认为人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处理系统,认知包括对感官输入信息的改造、减化、细化、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用计算术语加以描述。1979年,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这门新学科正式确立,这标志着认知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语言是最复杂的认知活动,信息处理理论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多重记忆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输入、分析、储存、输出等众多系统,其中记忆系统是储存和分析等活动的场所,在信息处理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记忆的实证性研究始于19世纪,起初并没有按时间严格地划分记忆,但发现短时间内的记忆容量是7个单位左右(Ebbinghaus1902)。1890年,詹姆斯(James1890)首次提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分。这种区分后来被广为接受,人们通常把几十秒内的记忆称为短时记忆,把一分钟以上的记忆统称为长时记忆,但强调的是长期保存。20世纪50年代之后,信息处理理论被引入认知心理学,人们开始以计算机为模型探讨大脑的编码、贮存、提取等心理活动。认知科学诞生之后,各相关学科形成合力,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的心理机制,神经心理学利用现代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尤为突出。在此发展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记忆不是一个统一体,而是由不同的记忆组成,每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形式与功能。1968年,Atkinson和Shiffrin首次提出了多重记忆系统模型(Atkinson—Shiffrinmemorymode1)。他们从短时记忆中区分出“感觉记忆”(sensorystores),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记忆,时间约为1—4秒(cf.Carroll1999:47—8)。1974年,Baddeley和Hitch等人提出了“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这个新概念,该记忆在容量方面与短时记忆相同,但具有处理功能,是个信息进出的加工场。(BaddeleHitch 1974) 与此同时,长时记忆也被划分为多种记忆。早期的研究将长时记忆分为情节记忆(episodic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Tulving1972),情节记忆由经历和事件组成,包括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语义记忆是一种广义的概念,相当于一般知识。为了区分语言代码记忆与未经语言代码的记忆,原来的“语义记忆”后来被区分为“百科知识记忆”与经过预言代码的“语义记忆”(Clark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bylwjy/5zxg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