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学习经验 >毕业论文 >

外语翻译论文: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外语翻译论文: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导语:文化差异是译文准确的关键,不言而喻,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是一项高层次的综合思维活动,它要求译者要有深厚的双语文化素养和综合的知识功底。充分吸收和消化原文的语言文化信息,然后再通过感受、分析和整理成译者的文化信息。

外语翻译论文: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摘要]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翻译是帮助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必经之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翻译语言,而且也是翻译文化。语篇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由于社会文化是一个庞杂的课题,语篇翻译自然也涉及了十分复杂的文化因素。因此,应从价值标准、风俗习惯、地域文化三个方面的英汉差异来探讨社会文化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论文关键字: 文化差异;文化因素;语篇翻译

“所谓语篇,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著作节选可称为语篇。”[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从三方面来表述: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体系。(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 3)文化是语言的底座。人类学家Sap ir在其《语言论》中曾说,“语言有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别的群体的一个群。语言??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相对于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而言,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已,这就决定了语言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语言外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以说,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制约。由于语言与文化的这种难分难解的关系,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语篇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语篇是翻译的客体,换言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从事翻译时所面对的实际上是形形色色的语篇材料。由于语篇脱胎于文化语境,文化因素自然会积淀在语篇中。作为文化载体的语篇,能够反映一个语言团体的社会、历史、心理的特征,诸如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背景知识、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等等。所以,对原语语篇的正确理解必须联系它赖以产生的文化语境。要做到对原语语篇的正确理解,译者首先必须熟悉异域文化。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此外,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不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两种文化意识,自觉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本国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异同,注意词语的文化内涵,以免造成文化冲突( cultural clash)或文化误读( culturalmisreading) 。从文化的视野看,翻译实质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具体到语篇翻译来说,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语篇( sourcetext)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译语语篇( targettext)的形式, 从而完成文化移植( cultural trans2p lantation)的过程。由于社会文化是一个庞杂的课题,语篇翻译自然也涉及了十分复杂的文化因素。

一、文化差异与语篇翻译

文化差异是译文准确的关键,不言而喻,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是一项高层次的综合思维活动,它要求译者要有深厚的双语文化素养和综合的知识功底。充分吸收和消化原文的语言文化信息,然后再通过感受、分析和整理成译者的文化信息。反之,即使译者掌握再多的翻译原则,理论和技巧,倘使没有很好的语言文化功底,依然不能译出很好的作品。这个观点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像巴金、傅雷等许多翻译家并没有学过任何的翻译理论,却依然能翻译出优秀作品的道理。当然在漫长的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共有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意念使得各民族、各种族的文化有了其共通性。在有些谚语中,英汉两种语言承载的文化几乎是一样的,如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 likeson. )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文化信息在里面。然而在很多时候,各个民族、各个种族之间的差异性还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文化的差异性来源于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文化习俗。文化差异的存在随时随地,熟悉和重视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不能传递文化差异的翻译有时就会变成无效的翻译。译者不能仅凭字面的意思来翻译,而应该多考虑一下两种文化的内涵差异。译者不仅应使两种语言对接成功,更是要使两种文化的内涵对接成功,只有这样翻译方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翻译。当信息从一种文化传递到另一种文化时,信息要受制于译入文化的影响而变形,两种文化差异越大,交际中信息的变形和修正也就越明显。德国学者弗米尔提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符转换,而是跨文化转换。国际上一些译论家认为,这是译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转折点( cultural turning point) 。

 (一) 价值标准的差异对翻译的制约作用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它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价值标准因文化的不同而各异,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需要和行为方式,这是研究文化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敬老的社会,老人受到人们的尊重,所以人们不忌讳自己的年龄,有时还以自己比别人年龄大为荣。人们称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张老”、“王老”,对年长的同事朋友称“老季”、“老韩”、“老大姐”等,听者也都能感到人们对自己的友好、亲切、爱戴和尊重。若把如此称呼直译成英语,欧美人会产生反感,难以接受。西方国家与我国不同,他们很多人把老人看成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把“老”( old) 与“衰弱”、“疾病”、“老无用”联系在一起。因此,英美人怕老,对“老”十分敏感,不愿意让人以“老”相称。西方一些老人极力摹仿年轻人穿戴、言谈、举止,力求自己在外表和行为上充满朝气,他们宁愿人们用“elderly”、“aged”、或“senior”来称呼他们,而不喜欢“old”。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近几年来,随着对外交往的进一步扩大,西方一些文化也渗透进来,人们在语言上或多或少借鉴了一些外界模式。


导语:文化差异是译文准确的关键,不言而喻,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是一项高层次的综合思维活动,它要求译者要有深厚的双语文化素养和综合的知识功底。充分吸收和消化原文的语言文化信息,然后再通过感受、分析和整理成译者的文化信息。

 [摘要]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翻译是帮助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必经之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翻译语言,而且也是翻译文化。语篇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由于社会文化是一个庞杂的课题,语篇翻译自然也涉及了十分复杂的文化因素。因此,应从价值标准、风俗习惯、地域文化三个方面的英汉差异来探讨社会文化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论文关键字: 文化差异;文化因素;语篇翻译

“所谓语篇,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著作节选可称为语篇。”[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从三方面来表述: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体系。(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 3)文化是语言的底座。人类学家Sap ir在其《语言论》中曾说,“语言有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别的群体的一个群。语言??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相对于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而言,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已,这就决定了语言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语言外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以说,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制约。由于语言与文化的这种难分难解的关系,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语篇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语篇是翻译的客体,换言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从事翻译时所面对的实际上是形形色色的语篇材料。由于语篇脱胎于文化语境,文化因素自然会积淀在语篇中。作为文化载体的语篇,能够反映一个语言团体的社会、历史、心理的特征,诸如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背景知识、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等等。所以,对原语语篇的正确理解必须联系它赖以产生的文化语境。要做到对原语语篇的正确理解,译者首先必须熟悉异域文化。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此外,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不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两种文化意识,自觉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本国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异同,注意词语的文化内涵,以免造成文化冲突( cultural clash)或文化误读( culturalmisreading) 。从文化的视野看,翻译实质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具体到语篇翻译来说,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语篇( sourcetext)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译语语篇( targettext)的形式, 从而完成文化移植( cultural trans2p lantation)的过程。由于社会文化是一个庞杂的课题,语篇翻译自然也涉及了十分复杂的文化因素。

一、文化差异与语篇翻译

文化差异是译文准确的关键,不言而喻,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是一项高层次的综合思维活动,它要求译者要有深厚的双语文化素养和综合的知识功底。充分吸收和消化原文的语言文化信息,然后再通过感受、分析和整理成译者的文化信息。反之,即使译者掌握再多的翻译原则,理论和技巧,倘使没有很好的语言文化功底,依然不能译出很好的作品。这个观点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像巴金、傅雷等许多翻译家并没有学过任何的翻译理论,却依然能翻译出优秀作品的道理。当然在漫长的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共有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意念使得各民族、各种族的文化有了其共通性。在有些谚语中,英汉两种语言承载的文化几乎是一样的,如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 likeson. )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文化信息在里面。然而在很多时候,各个民族、各个种族之间的差异性还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文化的差异性来源于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文化习俗。文化差异的存在随时随地,熟悉和重视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不能传递文化差异的翻译有时就会变成无效的翻译。译者不能仅凭字面的意思来翻译,而应该多考虑一下两种文化的内涵差异。译者不仅应使两种语言对接成功,更是要使两种文化的内涵对接成功,只有这样翻译方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翻译。当信息从一种文化传递到另一种文化时,信息要受制于译入文化的影响而变形,两种文化差异越大,交际中信息的变形和修正也就越明显。德国学者弗米尔提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符转换,而是跨文化转换。国际上一些译论家认为,这是译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转折点( cultural turning point) 。

 (一) 价值标准的差异对翻译的制约作用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它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价值标准因文化的不同而各异,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需要和行为方式,这是研究文化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敬老的社会,老人受到人们的尊重,所以人们不忌讳自己的年龄,有时还以自己比别人年龄大为荣。人们称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张老”、“王老”,对年长的同事朋友称“老季”、“老韩”、“老大姐”等,听者也都能感到人们对自己的友好、亲切、爱戴和尊重。若把如此称呼直译成英语,欧美人会产生反感,难以接受。西方国家与我国不同,他们很多人把老人看成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把“老”( old) 与“衰弱”、“疾病”、“老无用”联系在一起。因此,英美人怕老,对“老”十分敏感,不愿意让人以“老”相称。西方一些老人极力摹仿年轻人穿戴、言谈、举止,力求自己在外表和行为上充满朝气,他们宁愿人们用“elderly”、“aged”、或“senior”来称呼他们,而不喜欢“old”。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近几年来,随着对外交往的进一步扩大,西方一些文化也渗透进来,人们在语言上或多或少借鉴了一些外界模式。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bylwjy/6g1r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