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学习经验 >毕业论文 >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及特色分析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及特色分析论文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99年大学开始扩大招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确定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如何在发展中形成大学的特色就成为摆在中国高等教育界面前的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及特色分析论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定位,特色

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

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在新世纪中国高等育的目标应是: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使学成为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的重要力量;大学将于社会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服务于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同时是经济全球化的程中,确保文化的多样性,使大学真正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

90年代之后,中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行过程中,不仅仅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的类型也趋于多样化。不同类型和次的高等学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模式和特色。中国教育界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提出以下五项分类原则,确定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

一是按学科结构分类:从19世纪开始,欧洲高等教育机构从一的大学组织形式大量分化出单科学院和应用型高等专科学。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学的院系调整,也是按学科分类的组形式进行的,所以至今中国仍沿袭这种结构体系,将高等学校分拣合性大学与多种陛大学,单科性专业学院与应用型专科学校等。

二是按办学主体分类:根据办学经费来源和举办主体划分,包国家主办的高校和公有民办的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目前民办高校主要是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丽发展起来的,主要以本科和专科职业教育为主。

三是按人才培养目标分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等学校可分为精英型,精英一大众并存型,大型三种类型,或研究型,通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类型。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参照国际上的大学分类标准,按照高等学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能级别,可将中国高等学校划分成四种类型。研究型大学。指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部分虽然没有设置究生院但能够授予较多博士学位的高校,它相当于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进行知识创新,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类大学的目标要更多地现在学术追求和学术影响力,围绕国家的目标培养一批拔尖创行性人才和产出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

2、教学科研型大学。指大部分能够授予博士但数量相对教少

高校和能够授予硕士学位的高校,其中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孝相当于美国的研究II型大学。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教学科型大学正好处于中间层次,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从数量看这类学校约占本科院校的65,10 010,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坚力量,其科学定位与良性发展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类院校以教学工作为重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其中部分院校本科生教育铂研究生教育并重,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3、教学型大学。指没有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本科生为根本任争的高校。其中许多是近几年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

这些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实力加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这些新建院校的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历史积淀不多,知名度不高,生源及服务地区的辐射能力还很有限。其基本定位应该是: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开放的,有特色的“教学型”高校。

4、高职高专院校。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一般被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积极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分析

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融于世界性的大众化浪潮中,又必然折射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l、质与量统一性特色

高等教育大众化质的方面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办学形式、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质量的多样化,以及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等方面适应社会需求与满足求学者愿望的一系列变化。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多样化,不再把培养学术精英作为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

2、“一主多元”的发展模式特色

世界上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都走过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创造出不同的大众化模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一主多元”的模式。“一主”是指国家举办的普通高校为主体。“多元”是指在办学主体上有普通高校、民办教育、私人办学、企业办学、公私合办、中外合作、公立高校转制的多元化;在办学形式上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教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的多元化;在培养目标上有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的多元化;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制约下的教学内容、培养方式、教学方法上也各有其多元性。

3、产生迟、发展快、发展不平衡的速度特色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虽然晚,但却有着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但是,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基础水平发展的限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必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从发展历史上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大,起伏性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速度上呈现不平衡性。从发展空间上看,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必然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与进程上的梯度推进的非均衡性。从受教育机会方面看,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育机会不平衡性的矛盾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胡振萍、龚希武.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定位的思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6 (07)

[2]刘一彬.我国高等学校的定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标签: 论文 高等教育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bylwjy/dwvl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