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文案写作 >读后感1500字 >

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1500字(精选3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1500字(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1500字(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1500字(精选3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

对于《学记》,以前只是了解它是古代一部阐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篇文章,但是并没有读过它的原文,更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它、体会它内在的含义。最近学习国学,认真的把《学记》读了一遍,感悟其精辟、敦厚、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

学习了《学记》之后,我才发现在这篇文章里,蕴含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道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更有重要的作用。

《学记》里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自古至今,关于为师之道的阐述有很多,我想为师之人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厚积薄发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如果我们懒惰起来,教育的河流就将变得浑浊乃至枯竭。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多去读书,多学习。平时有各种理由为自己的不积累开脱,是的,时间是自己去找,而并非等时间来找你,只有厚积方可薄发。

二、方法引航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不学操缦,不能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在此告诉我们课外积累的重要性;“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在此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师者若提前掌握这些规律,再去教学生,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好!有句俗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而《学记》里有关教育的阐述无疑是精华中的极品。好的东西相伴一生,今后在自己的教学上也要多运用里面的方法。新学期伊始,《学记》为新的学期找到了引航坐标。

三、师之道也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老师,“师”的内涵很广泛,“师”的底蕴更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个性健全、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接近。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一名当代教师,我们肩负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时代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同事虚心学习,永不满足,努力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一名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好老师。

《学记》可以说是中国人教育中国人的最好的教育方法。今天我们来认识它、学习它,了解、认识和掌握过去教育世界的成功经验,从小处说,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与学;从长远说,是为了预测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更为美好的现实。

以上只是我读完《学记》之后的一点感想,它里面还蕴藏着许多耐人深省的道理,需要我们仔细的去研读。

国学经典读后感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寒假,我观看了山东教育频道的"国学颂读"节目。这个节目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国学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品读了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

国学是历史文明长河中的精髓,经典是历史文化长河的璀璨明珠,它们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看了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明白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刻含义;感悟到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崇高境界。体会到了国学经典对我们的重大作用……其实,我在小时候便于经典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便教我们唐诗。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们读,让我们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背的第一首唐诗,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是初唐四杰中骆宾王的一首诗,诗中写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当时,我还因为背得熟练得到了老师的一朵小红花呢!假期里,我也没有停下学习国学的脚步。吃完饭,爷爷便拿着印着插图的故事书,开始给我讲传统故事。爷爷有时用滑稽幽默的语言向我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用沧桑低沉的话语讲述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时的壮观景象。这些故事有时会逗得我开怀大笑,有时会让我引发万般感想,有时还会让我为这些伟大人物流露出伤感之情。

上了小学,每个星期有两节传统文化的课程。我每个周末都盼望着这两天能快点儿到来。老师给我们将孟母三迁的故事,教导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劳苦用心,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给我们讲述凿壁偷光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有匡衡那样不断进取、勤奋向上的学习之心,还给我们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们要孝敬父母。其中最令我敬佩的黄香与吴猛。吴猛夏天的时候,他为父亲驱赶蚊虫,免除他父亲被蚊虫叮咬的忧患。黄香冬天,他先到被窝里把被子暖和好,解决了父亲受冻的困难。听完这个故事后,我便想到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妈妈洗衣服,爸爸下班后,给爸爸倒一杯热水……记得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的节目的选拔赛,我和我的同学一起演唱了一首用论语改编的歌曲,获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登上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表演当天,我们在台上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完这首歌后,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们几个人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经典文化不仅能增加人的知识,还会提高人的修养。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经典。

上了初中以后,我们就增多了更多方面的国学知识。我常常向往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仆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常常赞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也常常佩服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也从中学会了很多,学会了要像陶泓景一样"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好的东西要向好朋友一起分享,学会了苏轼"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的豁达心境,学会了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情……记得上初一的时候,学校里举办了一个经典诵读比赛。经过一个星期的细心准备,我决定以舒婷的一首现代诗参赛。比赛之前还稍微有些紧张,但看到台下有很多同学帮我加油打气的时候,我的紧张之情便不复存在了。在台上,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饱满的感情把这首诗歌朗诵完毕,获得了一等奖。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并且还品味到了经典文化的含义。

其实经典文化含义也就是这样的:对小时候来说,那就是队形排列整齐的几十个文字;而现在对我说,那是中华文化中的颗颗明珠;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那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让我们一起感受国学的魅力,品味经典文化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3

初识《国学经典》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典的份量,它定是我国文学界中的奇葩,并且觉得那是文孺志士的专属区,像我这种肤浅的文学造诣不高之辈怎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我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网上查阅起来。

详识《国学经典》让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只是冰山一角。国学经典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不知多少人对它们肃然起敬。像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治天下,可见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其实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我们说孔子是圣人,因为在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他是一位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曾有这么一种说法,现在姚明代表中国,而在古代代表中国的却是孔子。这说明孔子的影响力深远。像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句子朗朗上口影响久远。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感受最深的孔夫子好学的精神。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扪心自问,我是何其肤浅,何其妙小。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惭愧,这是个信息化,网络泛滥的时代,学习条件优越极了。可每当要我们学习各种理念理论时,总是一副心烦意冗的样子。要是到了交论文的时间,国学经典中的那些华丽辞藻那能从我这种庸俗之辈的笔尖中“陈列”出来,大多在网上东拼西凑,借东家梁换西家柱。就这样西稀里糊涂上交了一篇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正如《法言·修身》中所言:“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朦”。意思是:“三年不见日光,瞪眼而看不见;三年不见月亮,目光就短浅。长期不学习必定愚昧短浅。”看来立志学习才是当前明智之举。正如《礼记·儒行》中:“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为:“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也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成为一名不被时代淘汰的教师。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那份谦虚、豁达、坦然和乐观。像《老子》:“不自矜,故长。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意思是:“不自高自大,所以能保持长久。不自我表现,所以别人能理解你。不以为自己绝对正确,所以能是非分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再如《贞观政要·刑法》中:“乐不可报,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意为:“享乐不能过分,过分就会带来哀愁;欲念不能放纵,放纵就会酿成灾祸”。

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多,感受也颇多。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出《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中的语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这说明读书的重要性。自古都有“书中自有语无玉,书中自有黄金无”的说法。通过这次学习坚定了我立志学习的意志和信心。如出自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的:“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意思是:“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又如《礼记·中庸》中的:“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意思是:“君子不断自我反省,无损自己的志向。”再有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意思是:“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这些都证实了孔子所言,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其人生价值。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变得聪颖睿智。

宋·杨万里《诗论》中说到:“愧斯娇,娇斯复、复斯善。“意思是羞愧就会改过,改过就能回头,回头就成为好人。”我真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正真改变自己。试想想自己,昨天的我像一匹稚嫩激情高昂的马驹有驰骋沙场的欲望;可在残酷的现实中这匹有追求有抱负的马驹变成了今天的未老先衰、没有目标、颓废的拉着石磨的驴。

通过细读这本书,希望明天的我能成为一匹体态丰盈的骆驼载着智慧,载着希望,载着毅力穿过迷茫的沙漠寻找到一片新的绿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dhgyqwbzjy/wd69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