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演讲稿 >说课稿 >

【精选】小学说课稿5篇

【精选】小学说课稿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说课稿5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个活动主题《挑战自我》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意志品质与成材的关系。

2、了解培养意志品质的方式方法。

3、知道一些成功人士克服困难的事迹,能够主动向他们学习。

4、树立远大志向,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挑战,如何向自我挑战。难点:学生能否把课堂中所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下面就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一、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都说兴趣是第一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观看挑战赛的实况录像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明白什么是“挑战”,进而为以下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当学生进入状态后,我开始了第二环节“体验挑战”

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对“挑战”一词已有所理解。这时通过《舒尔特表格》,两次书写数字的位置,让学生亲身体验挑战,从而认识到,挑战自我就是在困难面前要战胜自己怯懦、紧张的心理,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才能够成功。

三、为了进一步明理,我又设计了第三环节“名人故事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进入“故事园”去了解《海伦·凯勒》,感受海伦·凯勒的意志和成就。通过感染我选择《千手观音》这个舞蹈。首先,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舞蹈;另一方面,通过对这群聋哑人幕后排练的故事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向这些成功人士学习。

四、成果展示

以上几个环节设计,都是让学生明理。当学生已充分理解挑战自我的含义,就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导向。

这里我设计了让那些挑战成功,有所成绩的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我挑战的过程,给其他同学以鼓舞。毕竟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靠一时的运气得来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然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困难是学生难以克服的,怎么办?这就需要学生想办法来克服困难,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挑战自我的过程。这里我设计让学生把没有解决的困难写在纸上,并写出解决的办法,为了鼓励学生,我还将验收学生的成果,并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看课本中“挑战自我”人物风云榜,感受意志坚强的伟大。

五、我设计的最后一环节就是“记忆名人名言

这两句名言对学生今后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忆下来,也是对学生进行又一次的挑战自我训练。最后,本课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

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意图,在本节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及教学作用地位

《美丽的海滨》选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五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对画图知识作铺垫的延伸,从而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画图工具结合思维创作。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另一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电脑操作创造更多美丽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给生活中的大自然景色创造美。

2、说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使学生有效将理论知识联系于实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本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铅笔工具、填充工具、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利用保存的图片设置墙纸。

(3)让学生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一学、想一想、画一画掌握画曲线的方法,及画太阳伞。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学会调整线段弯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和感知生活中景色的美。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难点: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

确定以上教学重点难点的理由: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些绘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如:多边形的绘制),但对如何使用曲线的绘制不甚了解。而通过使用曲线工具绘制曲线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进行操作步操,用曲线工具来调整线段的弯曲是一个比较难以对控制点的掌握。因此,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等教学方法。本课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一些美丽的海边风景画。

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实践,从而学会使用曲线工具来调整线段弯曲。结合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立足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学法

运用电脑操作绘画是信息技术和绘画知识的整合。因为,小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很浓,他们对学习画图工具的运用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在本课学生将会用美术学科中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技能来创作,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动手操作来达成目标。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培养学生“接受任务—探索尝试—综合运用—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偏重于实践,为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对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做如下设计: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3min)、新课教学(15min)、实践演练(20min)、小结(2min)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依据或意图

导入新课

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

大海吗?海边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去看大海?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大海。

播放海边风景画。(师提示)

观看视频剪辑、通过视觉、听觉、感觉,领略大自然的景色美。

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有一种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的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合作和学生自主实践方式。

一、复习铺垫、巩固练习

过程设计:

1、画天空、大海、沙滩及设置背景色。

(要求学生应注意画面的协调)教师巡视、并发现问题。

觖决问题:

2、您会画“白云”吗?请给我们演示画好吗?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

二、方法指导、学习新知

过程设计:

①(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曲线工具。

画太阳伞,太阳伞是弧形的,如何画?

②(方法指导)以演示法的教学方式边说边演示操作步骤。

③(完善认识)解决学生质疑,突破难点。

在画太阳伞,调整曲线弯曲时,一不小心,曲线就拖出一个弯来,怎么办?

用曲线工具调整线段弯曲:解决方法及操作步骤。

三三、实践运用、自主创作

① 展示两幅图,让学生进行对比这两幅图的特点。

(师生小结)

② 绘画一幅美丽的海滨景色图画。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勾画自己心中的画的画法。接着在优美的音乐里开始创作。

三点要求:

①用所学的画图工具画一幅海滨景色图画。

②图画的画面要注意协调。

③完成保存的.图片设置墙纸。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画得过于单调教师会适当提示:海边还会有些什么呢?)

出 四、观摩交流、效果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看一看、评一评。

展示几幅优秀的作品,师点评。

五、归纳总结、课后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什么?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回去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一幅海滨景色图画。

①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实践。

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学生直观上认识曲线工具。

学生思考。

观察、动手操作。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归纳。

观察、分析,指出各自的其优缺点。

学生自主协作、绘制海滨景色图画。

学生自由发言。

观看、评析。

学生自由发言。

强化加深练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为没有掌握好的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机会,更好的展开下面的教学任务。

了解班里是否都会灵活观察运用“椭圆”工具。如果有,则给予让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请他来当小老师示范操作,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操作,巡视个别指导。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引出以下任务。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从而突出曲线工具的运用。

鼓励学生在冥想中大胆地发挥想象创造力创作。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环节里,在教法上用“观摩”方式,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这样的教学能回顾所学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不知不觉把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布置练习就可以延伸到课外。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课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方向”。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段:第一段,教学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及用已经掌握的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第二段,教学用已经掌握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本节课我所选的是第一段,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学会辨认方向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通过本课的教学,将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为后面认识路线图和测定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利用一幅学生熟悉的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然后分两个层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一层次:教材直接指出“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让学生认识东北和西南;第二层次:通过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引导学生自己推断出东南和西北,并加以认识。例题的最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选用不同的参照物,进一步认识方位。在“试一试”中,则要求学生根据指南针上给出的“北”的方向,填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在“想想做做”中,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结合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深化对方位的认识。其中第3题是指导学生自制一个方向板,并联系实际学会利用方向板辨别方向。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是能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说教学程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正方形白纸一张。

把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座位排列如下图所示。

讲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第九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理解,让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着在故事情境中将学校、汽车站、电影院、火车站与少年宫的图片,发到相应的小组中。

设计这样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关于方向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场景图中已经游览了5个地点,还剩4个地方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分为两步来进行:第一步,直接告诉学生超市和公园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东北和西南的含义,并初步感知方向的命名方法;第二步,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步获得的学习经验,说说体育场、人民桥位于学校的哪一面,从而认识东南和西北。

这部分的教学有三个注意点,第一,要注意到新方向的辨认和命名都是在已经认识的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要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这些方向的互相关系和排列顺序。第二,在引导学生认识“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时,要让学生理解东北、西南的命名方法,即介于东面和北面之间为东北,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间为西南。由此再让学生将此命名方法自主应用到认识东南和西北中。第三点,让学生回答“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时,要注意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如有学生可能会说成:体育场在学校的西南面,那就是方位还没弄清楚,或者说成:学校在人民桥的西北面,这就是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弄倒了。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直观教学”的方法。因为“认识方向”是《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加强内容之一。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要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同时紧密结合教室内学习小组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学生间的位置关系等,让学生置身于直观而又现实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互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来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试一试”让学生在已经标注了“北”的指南针周围把其他七个方向填写完整,从而引导学生整理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并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这些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已经标出的“北”,思考要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可以先确定其中的哪几个方向,再确定哪几个方向,让学生认识到先确定好东、南、西、北后,再确定另外四个方向就容易了。这一环节中,我准备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表露思想,并且能分享他人的独特想法。学生在感受思维的多样化的同时,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对于“想想做做”的题目,值得注意的是第2题后面的一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在()的()面”和“()的()面是()”这样的句式对图中的相关场所关系展开描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制作方向板时,既要指导学生按照题目中的顺序完成折纸和填写方向等操作,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方向板。利用方向板确定方向的基本方法是:先确定一个方向,把方向板上相应的方向与之相对,并把方向板放平;再利用方向板上所作的标记确定其余的方向。可以先尝试在班上确定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走出教室,选定校园里的某个地点继续尝试运用方向板确定方向。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我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说课,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该内容是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苏教版)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的第四课,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相关的内容标准是:“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祖国的自然概况”和“了解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课的主题是珍惜和节约资源。按照这个主题教材分为三个版块?nbsp第一版块“没有水的日子”、课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缺水的感受,体会到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紧接着呈现出一系列的数字、图表和案例说明我国是个“贫水国”,激起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忧患意识。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再次拉回自己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对自家用水的调查,揭示出我国水资源浪费的惊人现状。进而顺理成章地进入第二版块“节约用水”学习,提出节约用水的号召,并提出一些学生可以接受和操作的行动方案,倡导学生投入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对第三版块“节约纸张”的处理仍然采取从学生的情感出发的方式,用拟人的手法设置了“我是一张被丢弃的纸”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表达“心情”的方式谴责丢弃纸张的行为,课文还通过呈现一幅纸张生产的流程图,拓展学生的认识:节约纸张就是尊重劳动,就是间接地保护了森林,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接着让学生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如何对待纸张的,完成对学生正确行为的引导。最后安排“回家做一做”,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在明白纸张来之不易的同时得到“节约纸张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丰富,思想性和实践性很强。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将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懂得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第二课时通过演一演、做一做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节约用纸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其实就是在保护水资源。

下面我着重来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 活动目标:

认知: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情感:通过对“水”的了解,激发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内在需求。

技能:培养学生收集、阅读、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 本课的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的极度匮乏,了解中国淡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及每一个家庭中浪费用水的现象,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制定切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水措施并能身体力行去实践,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并确立珍惜人类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在与学生对水资源缺乏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认识的表面,并不能真正从思想上产生忧患意识,产生珍惜人类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以讨论法和讲授法为主。学法主要采用调查法和动手操作法。

五、 说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媒体出示水滴图,由此引出课题:从一滴水说起。

二、认识淡水的重要性

1、教师提问: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你能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水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需要出发,逐步扩大到社区生活需要,从生存需要出发逐步扩大到发展需要。然后出示一张图表,从图表中的一系列数据中了解在生活生产中所需要的用水量,以加深水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是啊,不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的身体同样离不开水。你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呢?知识就是财富,让我们一起走进财富小考场。

(1)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

(2)水参与了我们体内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当人体内缺水达到(20%),生命就随之中止。

(3) 没有水,人最多能活(3)天。

(4)人体含水最多的部位是(眼球)。

三、了解水资源的现状

过渡:是啊,水真的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啊。我们一天也离不开水。

出示地球的图片,了解地球表面的组成部分,知道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是被水所覆盖。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撕纸的方式,即让学生拿出一张蓝色的正方形纸,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然后通过逐步撕去整张纸中的部分表示在这些水中被撕去的是人类不能用的水,知道最后,仅剩极小的一部分表示这就是地球上能为我们人类所用的淡水。认识到在这些水中能被人类所用的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大概是百分之零点三。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希望通过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能很直接地体验到地球水资源的匮乏。再通过图表让学生知道在这样匮乏的水资源中,中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排列世界第六,但因为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却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缺水地区的生存状况。阅读书本上的水危机的资料,交流学生收集到的缺水资料,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缺乏。这一环节的设计期望通过图表、画面的内容比较直观地反映现状,给学生在情感上以比较强烈的震撼。

四、 节约用水

1、谈感受——体会在停水日子里的煎熬

(1).导语: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2、小调查,——了解家庭生活浪费用水现象

(1).小组交流调查内容。

(2).学生汇报调查发现的家庭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并谈谈认识。

3、定措施——制定切合生活实际的节水措施

(1).学生讨论节水措施。(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想办法)

(2).制定并汇报节水措施。

五、 总结

1、出示一些节水广告图片,写一写,写出一句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语

2、总结谈话:小小一滴水引发了同学们的节水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灵感,也让老师从你们身上学到了许多,谢谢大家。

六、 家庭作业:

从今天开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新教材是分成两步来深化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第一步就是今天所上的内容,第二步则是在四年级下册比较系统地学习小数,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将小数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层面上来。因此本节课内容的安排是建立在学生上学期所学的分数的知识以及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去初步地感知小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认识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围绕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进行了教学方案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为什么要产生小数?在初步认识小数的这节课里,是否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产生的意义?

思索了之后,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初步地体会到这点。虽然在四年级下册中,教材上将明确地提出:“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因为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小数留给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将是最深刻的,因此,我安排借助长度单位,并采用直观手段将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来理解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来表示,促进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同时也为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作下铺垫。

2、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珍视学生原有经验。

学习起点,可分为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从逻辑起点上来说,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小数,但从现实起点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实起点,体现在:一是让学生自己来认读、写小数,在尝试的过程中,再给予指导。二是,对于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在说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等。

3、联系生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参上明确指出应注意把握三点,其中的一点就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

的确,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从儿童的年龄特点来看,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小数,学生将更易于接受。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走进超市,感受商品价格上小数的具体含义到借助一米长的纸条来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同时,由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为此,借助长度单位,并采用直观手段将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来理解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来表示,促进学生更容易地接受。

当然,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的困惑:如在这堂课上,是否有必要向学生讲明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怎样才能使学生联系长度单位更轻松、更扎实地去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还有待思考。

标签: 精选 小学 说课稿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skgjy/94ov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