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演讲稿 >说课稿 >

【精华】高中说课稿合集9篇

【精华】高中说课稿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高中说课稿合集9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一)教材前后联系、地位与作用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难点: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说教法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探究知识,逐步掌握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高中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足球脚内侧踢停地滚球》,主要从下面八大部分说课。1、指导思想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4、教学教法5、教学目标6、教学过程7、场地器材8、预计课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以终身体育为目的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关注体育,是本节课的重要思想。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流行性;中学生是培养学生足球意识和发展足球技战术的重要阶段,因此,基本技术的教学将为学生以后参与足球运动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未来的足球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球类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主教材之一,该教材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趣味性强,具有竞争激烈、对抗性强、技战术复杂,动作难度大等特点,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足球的基本技术中的单个技术,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掌握单个的基本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掌握足球技术的基本阶段,也是完成战术要求、进行教学比赛的基础。但是足球教材技术性较强,传统的教法太单调,学生的注意力尚不集中,学习一会就会厌烦,而且忽视了它的应用价值。而在高中教育阶段,新课程强调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集中练习、反复练习、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个别辅导的组织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活动练习;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顽强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足球运动中,接球是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之一,停球是球员进行下一项技术动作的前提条件,在比赛中,只有先停好球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动作。在一场足球赛中,运动员会无数次的运用此技术动作,所以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打下扎实的停球基本功,对将来提高自己的足球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1、踢球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支撑脚的位置(距离球侧方15公分左右);击球脚脚尖稍翘脚底与地面平行。

教学难点:支撑脚微屈、重心下降,击球脚触球部位。

2、停球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主动上前迎球,触球时要及时缓冲,要有“切割”动作。教学难点:主动迎球后撤时间的掌握。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体育与健康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参与意识较强,能够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地意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认识他人。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力与自尊心的养成,从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分析:足球技术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运动技术项目,符合身体健康领域中发展体能的目标要求,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

四、教学教法

(一)教法设想:

1、情景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小足球的兴趣;

2、自主教学:给学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启发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实践分析。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小团体比赛,互相促进提高,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集体意识。

(二)学法指导:

1、自主创新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不同的动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作探究法:利用小组游戏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足球中脚内侧踢、停球的动作和方法及要领。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运用脚内侧踢、停球的技术。情感目标: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与团结一致、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同学、热爱集体,增进友谊交往。

六、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按照体育运动的规律,预防学生运动受伤,同时,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情景中来,采用了足球操和跨下传球的游戏,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达到预期的目的。

2、基本部分:

(1)进入情景: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场地的布置,给学生一个足球领域的空间。

(2)游戏作用: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游戏;逗瓜)(3)激情释放:通过快速运球,把学生的激情充分的释放出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4)学习探究:快速和曲线运球的转变练习,体会他们技术的不同点和要求。同时,由学生小结本课学习的体会,教师补充。3、放松身心部分。学生经过大运动量的练习,身心都处在较高的水平状态,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恢复到常态。结合足球运动,编排了足球的放松练习,使学生身心得到恢复。

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直线助跑,脚尖正对出球方向,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翘,踝关节紧张,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同推送或敲击的方法将球击出。

脚内侧停球的动作方法:支撑脚正对来球,膝关节微屈,停球腿屈膝外转并前迎。脚尖稍翘起,当脚与球接触前的一刹那开始后撤,在后撤过程中用脚内侧接触球,把球控制在衔接下一个动作需要的位置上。

七、场地器材:

场地:足球场。器材:足球若干个。

八、预计课的效果:

1、运动技能: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运用脚内侧踢、停球的技术。

2、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3、运动强度预计:中等。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推铅球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田径教材中投掷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力量和投掷能力的运动项目。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铅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推铅球,不限制投掷动作与方法,激发学生对铅球的兴趣。因为是第一堂课,我使用实心球来教学,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握、持球的要领,根据男女学生的差异而区别制定,并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侧向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

3、情感目标:本节课可结合铅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听从指挥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合作性学习,体验推铅球的乐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路线及蹬地、转体动作的连贯性。

2、教学难点:最后出手拨球的动作技术。

四、场地器材

在课前提前安排和布置好场地,画好标志线(要和学案上统一)既节省上课的时间又可以避免以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次课所需器材:实心球。

五、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分组练习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根据课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讲解法: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2)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去感受和掌握基本动作技术。

(3)讨论、纠正法: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程序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进行。

(一)准备部分:(10分钟)

1、在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等正常的课堂常规后,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本节课目标任务,特别强调注意安全的要求,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接下来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同时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

2、准备活动:为了使学生身体机能从安静状态逐渐过度到工作状态,在准备活动的开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蛇形跑,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几节徒手操,特别是手指、肩、腰、膝、踝必须活动开,使得学生各主要肌群、韧带等充分伸展。最后安排俯卧撑(注意男女区别),男生10个正规俯卧撑,女生5个俯卧撑,为基本部分新授课的教学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30分钟)

将人数分成四个小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一开始教师对学习练习过程做一下要求:

1安全问题:必须统一投统一捡,不可随便乱跑,不可乱穿组,出现危险事故。

2分组练习:组长组织大家站成一排,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

我将本部分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投远的原理及简单的方法,要求体现远度,不限制投掷的动作,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可以相互讨论和模仿。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体会投掷的原理和最佳的投远动作。

2、教师先让学生徒手练习原地正面推球与瞪地、转髋动作,然后将瞪地、转髋与推球协调结合的徒手练习。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示范、提示,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的表象和基本的动作概念,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和用力顺序。

3、学生练习原地正面推实心球,体会正确的推动作,解决蹬与推协调配合的问题。

4、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掷远的方法,并让学生相互进行比较和评价,目的是引出简单而有效的掷远动作(原地侧向推铅球),为以下教学作好准备。

5、根据以上几个练习情况,最后让学生练习原地侧向推实心球,让学生相互间提示、纠正最后推的动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进行引导和个别指导,对相对比较集中的错误动作进行集中指导,并让动作比较正确的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相互间评价。目的是通过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把实心球掷的更远,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教法:

(1)教师简单介绍投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握球的手型及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完整动作。

(3)学生进行原地正面推球与瞪地、转髋动作的徒手模仿练习。

(4)学生二人一组做蹬地、转髋的徒手练习。

(5)学生练习正面原地推实心球。

(6)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错误动作。

(三)结束部分:(5分钟)

(1)组织学生做放松活动。 组织形式:闭上双眼,想像--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你坐在草地上,闻着花草的芳香,舒适极了,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较弱的给予鼓励。

(3)安排学生收还器材。

七、预计课的效果:

本节课的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运动密度为35--40%;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

高中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编制将课标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具体实施的内容目标并,体现了课标和高效课堂建设、课程改革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精选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体现了基础性。范画、图例注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化。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绘画、书法等基本技能并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基础。

学生分析:美校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及文学、历史基础,易于接受传统绘画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等人文思想。

(2) 欣赏、鉴别中国山水画。

(3) 学会中国山水画临摹技法,认识、掌握基本的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学会运用美术术语表达中国山水画艺术见解、观点。

2.过程与方法

过程:(1)创设意境、欣赏引入;(2)分层讨论、探究展示;(3)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4) 总结与评价。

方法:(1)讲授、提问、读书指导、辅导、演示、知识迁移、分层探究等为基本教学方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习目标为主线,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学生合作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明确中国山水画艺术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观,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山水画艺术正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审美现象。学会分析、评价中国山水画艺术作品及其他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4.行为与创新

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多媒体技术教学设备、书籍和网络教育资源等的运用以利于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展学生、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学生在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注重的中国山水画艺术学习、实践与其他课程或活动的结合与联系。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临摹、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网、美术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课本节课设计为四课时,确保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总结与评价,有效开展与进行。一、二课时以创设意境、欣赏引入;分层讨论、探究展示为主要内容。三、四课时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总结与评价为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

课前检查:以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为主,突出重点,突出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点。意在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情反馈:总结上节课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状态(如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课堂活动是否积极高效?

学习活动方式:多媒体展示检查内容,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重在落实。

教师活动:

1、书写标题板书与黑板右上角学习目标:

(1) 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等人文思想。

(2) 欣赏、鉴别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3) 学会中国山水画基本临摹技法。

(4) 认识、掌握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

2、展示课文中图例文徵明《浒溪草堂图》、王翚《桃园渔艇图》讲授画面情节内容,请同学朗诵所学古文。

3、教师提炼升华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展示。

学生活动:

1、背诵初、高中语文教材《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等线相古文、诗词。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观看多媒体教学片《中国山水画赏析》。

3、学生探究: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4、学生探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5、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展示。

教师活动:

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1、思考、讨论的内容:

(1)欣赏本课作品那些中国山水画作品运用散点透视?过去是否欣赏过其他作品也采用散点构图形式?举例说明散点透视构图优势在哪里?

(2)从本课提供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来看,你感觉有哪些不同?

(3)《读碑窠石图》有什么独特之处?你感悟到什么?

2、教师的点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在适当的时机参与点评,归纳总结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

学习活动:

1、问题展示的同学要概括要点,注重归纳和总结,突出重点。运用所学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独立的或合作学习形成的艺术观点。能和非展示的同学形成互动。

2、问题展示的同学构图稿展示画面整洁、构图完整、有一定的中国画艺术气息。

3、问题点评:

(1)点评的同学要在体态和语言方面力求规范;语言要流畅生动,有文采。

(2)学生点评突出艺术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质疑、探讨。点评的同学最终要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把最佳的解释传达给同学们。

教师围绕本节课的中心主题确定问题进行拓展提升。课堂拓展方式:

1、名词解释:意在笔先、骨法用笔、逸品、笔墨当随时代、气韵生动、人品与画品、笔墨、泼墨泼彩、黑白虚实、二李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浙派、南北宗论。

2、填空:

(1)南宋院体山水画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元四家”。

(3)“明四家”亦称为____________。 指中国画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明代画家。

(4)清代绘画史上的一个绘画流派“ 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 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

(5)“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国画史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____________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3、名词解释:意在笔先、骨法用笔、逸品、笔墨当随时代、气韵生动、人品与画品、笔墨、泼墨泼彩、黑白虚实、二李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浙派、南北宗论。

学习活动

1、播放多媒体教学片《中国山水画临摹步骤、知识要点》。

2、教师示范北宋、元代山水画笔墨技法。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章法、“书画同源”、“笔墨当随时代”、“意境”、“不似之似”的意义与价值。

3、教师指导学生临摹、制作创作草稿。

(1)临摩范本、笔、墨、纸张的选择。

(2)以勾、皴、擦、点、染为基本形式的临摹、写生、创作步骤。

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地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教师总结归纳:中国山水画是“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形成“深达物理、物我交融”达到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也是历代文人、士流画家所追求的“师造化、得心缘”的审美原则。请学生以此为内容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课堂总结与评价演讲。课后作业:请学生自我评价:是否理解中国山水画家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创作理念,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写一篇相关分析短文。教学成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对于各历史时期、各类型中国山水画不同的风格进行探究,引发学习兴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或活动的结合。

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阶段美术科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美术素养包括专业技法、理论的学习、训练,对美术规律和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包括整体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及对现实生活的体验。通过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艺术学生在美术鉴赏、技法练习和创作实践中,运用中国山水画艺术术语思考、交流、讨论,加深对中国山水画艺术术语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考察实践,在关注当今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提高构思、创意的能力及认识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价值意义。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用有关的古文朗诵、诗词阅读欣赏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中国山水画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观,对中国山水画鉴赏、理论、技法、形式诸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考虑到其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山水画正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审美现象。它一方面重视造型的象征作用,一方面通过果笔法、墨法等具体手段说明问题。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中国山水画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中国山水画艺术知识与技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中国山水画作品及其他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学习栏间跑(2)素质练习(自选)。

2、教材分析:

根据《大纲》要求,"栏间跑"是高二年级跨栏跑的"知识点",组织"以50M快速跨过5个低栏"的单元教学,改进栏间跑的节奏,发展学生连续过栏和快速跑的运动能力。

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从起跑到第一栏"、"起跨过第一栏"的技术教学,高二年级的跨栏跑教学,应把巩固学生连续过栏,改进栏间跑节奏作为教学的重点 ,紧密结合快速跑及快速跑的各种能力练习,发展学生跑的能力,培养节奏感。

本单元共五节课,本次课是第二次课,重点是改进跨栏步、学习栏间跑技术。难点是栏间跑的节奏,培养运动感觉。

素质练习(自选)是课课练的内容之一,结合技巧练习,实现一物(垫子)多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

3、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理1)班学生。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他们喜新、好奇、求趣。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

(2)女生具有动作幅度小、频率快、向前性好、身体重心起伏不大等特点。

(3)该班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强,且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但部分学生有过栏心理障碍。

(4)在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跨栏选手刘翔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学生对跨栏跑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4、教学目标:(依据是技能规律、负荷规律、情感规律、交往规律)(1)认知目标:明确栏间跑的技术概念及动作要点,并具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2)技能目标:进一步学习起跨攻栏技术,提高两腿的协调配合的能力;初步掌握栏间跑的节奏。80%以上的学生能顺利地过去2-3栏。发展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说教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刘翔说起、现代奥运会说起、跨栏跑的起源说起。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会、乐,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法策略:(1)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感式、诱导式进行教学。(2)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如不同栏高、不同等距、体操垫等方式引导学生,消除畏惧心理。(3)加强跨栏跑自主学习的研究。(4)注意安全教育学生采用自己的身体情况的学练方法和手段,不要逆向跨栏练习。(5)与短跑教学相结合。

素质练习采用分组方式进行练习,使内容丰富,增加自主性和趣味性。

3学法策略:(1)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规定本人的起跑线到第一栏的距离、栏间距、栏高等学练等条件,灵活教学,增强练习的乐趣和实际效果。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改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跨栏学练,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培养勇于拼搏、克服困难的品质。

(4)引导学生重视跨栏跑学练与思想品质的培养。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1分钟

2、健美操 4分钟 散点散开,教师提出要求,放音乐,学生自己创造动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活动身体。

3、小比赛 6分钟 目的是既热身,又以此引出课题,激发学生跨越障碍的欲望,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初步体验)4、跨栏跑 20分钟 分组不轮换,动作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 跨栏坐摆腿压腿练习(1-2练习可分组进行)(2) 行走中(3/5步)从栏侧作连续摆支腿攻练习(3) 行走中(3/5步)从栏侧作起跨腿的跨越练习(4) 3/5步从栏测连续完整练习

(5)栏间距3/5步从栏侧/体操垫中做完整练习(6)分层练习:分余力生和困难生,降低栏高/栏距/栏数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学生示范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对示范的学生表扬鼓励并纠正错误。

5、素质练习 8分钟 分四组进行练习,由小组长负责与组员一起商讨练习方式,教师观察指导。

6、放松操 2分钟 教师提议,学生创造动作进行放松,音乐伴奏,使学生在身心上得到充分放松,愉快地结束本课。

7、总结,收回器材,下课 2分钟

四、教学流程图

热身 →健美操 小比赛

↓ →教:示范并讲解技术要领、巡回指导、观察纠错新授教材 ∣

(跨栏跑)→

∣ →学:看、听、练、论、创、演。

复习教材 →教:传授知识、观察指导、讲评练习。

(素质练习) → ∣

∣ →学:分组练习、个人展示、反馈评价。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 ———→ 回收器材。

五、教学效果预计、场地、器材

1、教学效果预计:因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预计会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40--50%,练习强度较大。

2、场地、器材:田径场4-6条直道,体操垫6-8块、栏架子12个等。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材分析

1.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解决方法:利用简单的举例得到一般的结论.

2.难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区分。解决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说活动设计

1.活动:思考,讨论,对比,练习.

2.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正

1.新课导入

随着社会发展,先进技术,使得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商品生产工序复杂化,解决一件事常常有多种方法完成,或几个过程才能完成。排列组合这一章都是讨论简单的计数问题,而排列、组合的基础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关键.

2.新课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问题.

(l)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达乙地,因此,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十2十3=9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

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十m2十?十mn种不同的方法.

(2)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这里,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

种走法到达B村后,再从B村到C村又有2种不同的走法.因此,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3X2=6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

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1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

1)从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中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的取法?

解:(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数学书,可以从6本书中任取一本,有6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语文书,可以从5本书中任取一本,有5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6十5=11.

答:从书架L任取一本书,有11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可以分成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数学书,有6种方法;第二步取一本语文书,有5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N=6X5=30.

答:从书架上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30种不同的方法.练习:一同学有4枚明朝不同古币和6枚清朝不同古币

1)从中任取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2)从中任取明清古币各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例2:(1)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允许重复三位数?

(2)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

(3)由数字0,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

解:要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5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数字,共有5种选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由于数字允许重复,

这仍有5种选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同理,它也有5种选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可以组成的三位数的个数是N=5X5X5=125.

答:可以组成125个三位数.

练习:

1、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陆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陆路可走,又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2条水路可走.

(1)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一名儿童做加法游戏.在一个红口袋中装着2O张分别标有数1、2、?、19、20的红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被加数;在另一个黄口袋中装着10张分别标有数1、2、?、9、1O的黄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加数.这名儿童一共可以列出

多少个加法式子?

3.题2的变形

4.由0-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小结:要解决某个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是分类,还是分步?分类时用加法,分步时用乘法

其次要注意怎样分类和分步,以后会进一步学习

练习

1.(口答)一件工作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有5人会用第一种方法完成,另有4人会用第二种方法完成.选出一个人来完成这件工作,共有多少种选法?

2.在读书活动中,一个学生要从2本科技书、2本政治书、3本文艺书里任选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乘积(a1+a2+a3)(b1+b2+b3+b4)(c1+c2+c3+c4+c5)展开后共有多少项?

4.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通,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丁地有4条路可通,从丁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5.一个口袋内装有5个小球,另一个口袋内装有4个小球,所有这些小球的颜色互不相同.

(1)从两个口袋内任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两个口袋内各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高中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单元。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简单,选入中学课本的这几篇都是讲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选择。加上初中已经学过《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生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诗歌单元选编这篇《归园田居》,后面必修五还有陶渊明的一篇骈文《归去来兮辞》,我希望高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有逐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们给陶渊明贴的标签。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虽然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高中再读陶渊明希望给他们更深层的认识和引导。同时,高一孩子思维很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表达效果可能会不够规范,需要慢慢贯彻。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针对这些,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探知陶渊明其人其文。

过程与方法: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陶渊明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学习作者诗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来体会其文其人。在讨论时,通过合作探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说学法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导: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你披荆斩棘历经高考,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样的?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不同,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选择。

(二)以文本为基础探究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细品陶渊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渊明的人性光辉。

(三)探究讨论: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是赞成还是反对?

教师再进一步追问: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难免有些许污浊之气和阴暗面,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学习陶渊明并不是学他的归隐田园而是那种纯净的坚守,最后得出结论:积极抗争,固为上策;随波逐流,才是下策;洁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后展示以积极进取为生活态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应,进一步渗透。 综合整节课内容,并联系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题目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八、说作业设计:

写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九、说板书设计:

十、说课后反思:

优点:

1、教学设计上创新,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注重科学态度、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教育渗透;注重学生良好精神面貌、思想情感,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对于处于懵懂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这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

2、重难点把握准确适当,教学设计衔接较好,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板书设计规范切合主题,作业设计和目标一脉相承。

不足:

1、诗歌是朗读的艺术,因为课堂容量大,为学生提供的朗读的机会有点少,朗读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应该齐读、范读、请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因为是公开课,学生难免紧张,加上高一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并未形成,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回答问题不积极,缺少自己的思考,回答问题欠缺自我意识,课堂少了一些灵动和精彩。

3、上课节奏有点快,不能很好的关照到学生,放手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与。

4、教学设计可以再做修改:不再是以“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线索贯穿,而是从探究文章入手,其文—其人—延伸拓展,这样环节脉络更加清晰,也能节省出来时间留给学生展开讨论。

高中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变量与函数》。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是研究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它实现了从常量 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它解释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函数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是学习正比例函数、一 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为过渡到学习本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起着铺垫作用。因此,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的一个重要内 容。

二、 说学情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且初二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丰富的实例,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备考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及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变量的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需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答法、讨论法。

(二)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 说教学准备

本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高中说课稿 篇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弹力》,对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的设计我有一些新的理解,在说课中我会重点分析。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知识,也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会重点学习到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的方向判定及弹力大小与形变的关系等知识。这些内容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习本节知识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高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因此本节课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学生个人感受性实验、师生合作演示性实验等,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探究形变和弹力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对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认识更进一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画出它们的方向。

3.理解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综合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结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了教师启发引导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并辅以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至此,课程教学前的所有准备就已经就绪了,接下来就是进行整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我的导入会用活动作为开端,具体会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尺子和一些弹簧,让学生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被拉或压的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引入形变并过度到课题《弹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根据导入环节打下的基础,我会归纳出形变的概念。并提问: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吗?

学生此时因为一些生活实际现象会产生疑惑,我不会直接用理论解释而是以现场演示用手挤压烧瓶时玻璃细管液面显出来的形变与播放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实验视频双管齐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由感性认识会上升到理性认识,感知物体形变的普遍性,顺势提出弹性形变的概念。

接下来在学生已活跃的思维的基础上乘机提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请举例说明?以此层层递进归纳出弹力的概念,强调产生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由学生思考、总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几种弹力的方向

了解弹力的概念之后,就会举出实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几种弹力,如压力、支持力与拉力,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几种弹力的方向,重点分析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为了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教学中我会将探究胡克定律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安排为学生探究实验。具体我会先引导得出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的结论。然后说明弹力和形变的定量关系一般来讲很复杂,这节课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提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和弹簧弹力F的大小?

2.如何简洁直观地描绘F-x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强调实验中弹簧不可超过限度。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的特点。

采用这种探究实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的结论,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我计划顺势而下,向学生出示几组图片,要求画出图中弹力的示意图。

之后进行总结,面面接触,点面接触和点点接触三种接触情况下弹力的方向特点。以此来拓展知识面,并强化学生对弹力特点的认知。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最后,我通过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并请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课后开放式地讨论: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生活实际的场景的现象分析能打破常规的习题作业,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将课堂延续到课后。

标签: 说课稿 精华 高中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skgjy/rd1q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