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心理学 >心理健康 >

定好人生十字轴

定好人生十字轴

几个月前,印尼巴厘岛,编辑部一行人前去度假。午夜的饭店酒吧,我们几个女同事坐在一起聊天。这时,两个当地男子加入我们的谈话,双方操持着蹩脚的英语勉强让谈话进行下去。他们先问道:“你们从哪里来?”当然,身在异国,这个问题也属情理之中。接下来的问题则让人尴尬:“你们结婚了吗?”是否要如实回答呢?在座的几个女人中有已婚、未婚、离婚的,问题毕竟涉及个人生活,我们脑筋急转弯,全部都说:“结了。”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他们到底有什么企图呢?”随后几天,这个问题成为我们同事之间探讨的话题。

定好人生十字轴

恰好有人行李中带着《一辈子做女孩》这本书,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记述了她游历巴厘岛时的发现:“走在巴厘岛路上遇见陌生人,他或她问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去哪里?第二个问题则是:你来自何方?在某些外国游客看来,对素不相识的人提这类问题似乎颇具侵犯性,但巴厘岛人只是想给你定位。巴厘岛人几乎肯定问你的第三个问题是:你已婚吗?又是定位的询问。他们有必要知道这点,以确定你生活在完整的秩序当中。他们真正要你回答的答案是‘已婚’。听说你已婚,他们大感欣慰。你说单身,最好别直接说出来。假使你离了婚,我真心建议你绝口不提,这只会让巴厘岛人大感忧虑。”

原来如此!我们的回答没有超出他们的心理期待。巴厘岛虽然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当地的生活还是相当传统和保守,巴厘岛人需要用固定的、横的竖的坐标,把你确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我们在现代化大都市生活久了,早已经不那么执著于明晰自己或别人的“身份”、“位置”,况且它们还在不断改变中——“就这么漂来漂去”,如同一位在国外闯荡的朋友MSN上的签名。巴厘岛之行意外地让我们思索起人生的定位问题。

寻找自己的位置

生活在传统社会的人们不用费力地寻找位置,那样的社会变化较慢,结构也较稳固,用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给自己或给别人定位。而在我们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几乎所有的传统坐标都面临着重新设置:过去支撑我们的那些强大的意识形态没有了,曾经约束我们的某些社会机制不再起作用,传统家庭里代际之间的标识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迅速分化分解中的社会。

自我定位、寻找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值得——因为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人们获得自由后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若想要为自己负责,就只有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进行“自我创造”,如法国社会学家让-克洛德·考夫曼(Jean-Claude Kaufmann)在他的著作《自我创造,关于身份的理论》中提到的那样。

在社会学家看来,寻找位置这个问题对那些年龄在25岁~35岁的人来说,尤其重要。这个年龄段的人被称为“热气球一代”,他们漂浮不定,充满活力,处在漫长的后青春期阶段,思想游荡在现实生活之外。

在这些“年轻的”成年人当中,有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女人,也有与这些“新女性”共同生活的男人。他们都需要找到能让自己停泊的港湾,也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位置”这个词涵盖了地域、职业、感情、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人若处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可以实现自我,施展才能,并感到幸福……最终成为荣格所说的“世界的一部分”。不过,在此之前,在这条找寻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绕过下面说到的陷阱。

被贴上身份标签

有一个陷阱是:以为“我们的位置”就是我们的身份和社会角色。把自己固定在单一的身份中是痛苦产生的根源之一。仅仅作为“一个全职母亲”、“一个职场中人”或“一个热心肠的朋友”而存在,忽视自己丰富个性中的其他方面,这就像是带着标签生活。

美国电视剧《绝望的主妇》的女主人公之一丽奈特·斯加沃就有过这样经历。她曾经是公司里职位最高、薪水最多的人,后来心甘情愿放弃工作,在家带孩子。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她,发现自己的身份从此变成了“一对多动症双胞胎的母亲”,只有依赖抗抑郁药才能应付繁重的家务事儿。“她改变的仅仅是自己的身份标签吗?”电视剧里的画外音不无讽刺地发问。

标签: 十字 人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xljkjy/ggkp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