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心理学 >心理资讯 >

关于孩子心理营养的问题

关于孩子心理营养的问题

“补钙、补脑……千万不能让孩子缺了营养”,当许多家庭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营养上时,心理营养的缺乏日渐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儿童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关于孩子心理营养的问题

这是儿童心理专家在日前召开的营养与健康论坛上介绍的。专家呼吁,在为孩子身体着想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其实,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是他生活环境一点点浇灌而成的。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往往超过任何人。如果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父母的心情、父母的身体状况,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的输赢,那么,孩子便会感到这个世界完全无法预料,当然也就没有安全感。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或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很多成年人的精神障碍都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致那里找到解释。

专家指出,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只能承受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不能容忍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一些家长心目中,孩子学习是理所当然的,看到孩子的好成绩就眉开眼笑。孩子的学习一旦出现问题,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批评、训斥,甚至是辱骂,时间一久,就出现了孩子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怎么解除宝宝的心仇

宝宝的心灵比较敏感,在受到责备时有可能会记仇,这是宝宝正常的性格心理的表现。宝宝记仇的时候,通常会通过苦恼或反抗来表现出来。怎么解除宝宝的心仇呢?

1、多给宝宝尝试的机会:当宝宝出现失误的时候,妈妈尽量以心平气和的方式来对待,多给宝宝一些尝试的机会,这样宝宝才会在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乐观、开朗、积极的性格特点。

2、巧妙转移注意力:在确实是宝宝做错事情的时候。比如看到别的小伙伴有新颖漂亮的玩具,就非要玩,妈妈为了避免冲突难免会约束自己的宝宝。宝宝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也会生妈妈的气。这种情形,妈妈可以尽量以别的宝宝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一个小球、一辆小汽车、一只橡皮鸭或者给宝宝讲她喜欢的故事都可以。经历过一两次这样的事情后,她就慢慢会比较平静地接受。

3、安排丰富有趣的活动:平时生活中,给宝宝安排丰富的活动,室内的、室外的、安静的、运动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认知的、艺术的等。一旦宝宝的时间被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活动吸引时,她就不会为一两件小事而“闹情绪”了。

4、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很多时候,爸爸和妈妈也希望宝宝能够天天都快乐。但是宝宝难免出现一些与周围环境或者个人责任不符的举止。这时候,爸爸和妈妈对宝宝的行为给予必要的否定,也是一种真正的父爱和母爱的体现。如果一味依着宝宝,什么痛苦和不舒服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宝宝就难以接受挫折,而且不容易养成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因此,生活中给予宝宝适当的要求,宝宝才是得到了真正的爱。

5、接纳宝宝的气质特点:还有一些宝宝,比较难以沟通。平日就喜欢啼哭,遇到一点小小的麻烦就会生闷气,其气质特点偏抑郁。这种气质类型的宝宝尤其需要悉心的照料与呵护。人与人不同,每个宝宝生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做妈妈的只要坦然接受自己宝宝的气质特点,有时间和宝宝一起多做一些令宝宝开心的游戏,遇到问题,多一分耐心,宝宝也会减少“情绪障碍”。

孩子为何喜欢重复做事

在家庭教育中,有时候父母会看到孩子总是重复地去做一件事情,而且屡试不厌,父母可能会感到奇怪。其实,孩子的重复性行动是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

同一个故事,孩子反复听也不会厌倦,他们会要求爸爸妈妈不断讲同一个故事,有时一天晚上要讲上十遍,每次听,孩子都很专注,好像没听过一样;到一个新地方,学一个新词,不断反复地问关于新事物的问题,有时候家长会怀疑是不是自己解释得不够好、讲得不明白;堆积木。推倒再堆,堆了再推,听到积木散开的声音,孩子就哈哈哈笑。这些重复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学习的过程。

孩子需要参与到各种积极的运动中来进行学习并把握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进程中,他们需要对游戏材料或动作进程的重复地体验,以便摸索和实验这些新概念,或是接受他们暂时不能懂得透彻的概念。比如,当幼儿把握跳跃动作以后,他会重复自我练习,直到他能很随意地跳起。

对于孩子的重复,家长应该给出无限的耐心,且要为孩子的好学感到欣慰。如果他的重复被不耐烦或冷漠、不在意打断,他可能被迫会接受大人认识事物的方式,长大后也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不会那么具有探索精神。

另外,重复也有可能是某些病症的体现。如果是婴儿,“不断扔东西,捡了扔,扔了捡”,一般是因为很喜欢那个物品,而且这样可以锻炼大肌肉群的发展。如果是几岁的幼儿,还不会言语,并且“不断捡了扔,扔了捡”,长时间地做,家长阻止也不停,给其他物品让他玩也不愿意,需要留意是否是自闭症的症状。

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孩子重复地做一件事,通常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重复,他们不断地加深记忆并不断地理解。

婴幼心理测试:宝宝对你有多依恋?

婴幼儿对母亲有着天生的依赖性,大多数婴幼儿都比较依恋母亲,只不过依赖的程度有所差别。有的宝宝整天都黏着妈妈,也有的宝宝一个人呆着也不会哭闹。那么你的宝宝对你有多依赖呢?下面,我们通过婴幼心理测试,测测宝宝对你的依赖程度。

婴幼心理测试题目:

1、来了一个陌生的人

妈妈陪着宝宝在房间里玩了一会儿,然后走进来一个对宝宝来说完全不熟悉的陌生人。

Q1:宝宝是否有些不安、忸怩,注意陌生人的动向,并且向妈妈靠近?

YES——既信任妈妈又有警觉性的宝宝

宝宝不仅对陌生人有警觉性,而且当他觉得有危险时,会向妈妈靠近寻求保护,这种警觉是必要的,它能够保护宝宝的安全,也说明宝宝很信任妈妈。

NO——警觉度较低或不太黏妈妈的宝宝

若宝宝完全不在乎陌生人靠近,仍然自顾自玩玩具,代表宝宝对外界的警觉度较低,爸妈应特别注意教育宝宝保持一定警觉性。

如果他有不安的表现,却没有向妈妈靠近,看来他不怎么依赖你哦!

本阶段安全型依恋宝宝的表现

这时可以让陌生人与妈妈亲密地说说话,并向宝宝做出些友善的举动。因为有母亲在身边,安全型依恋的宝宝过一会儿就会继续快乐地玩玩具,有些胆大的宝宝甚至会对陌生人表现出兴趣。

2、呜呜,妈妈走了

妈妈离开宝宝,告诉宝宝一会儿再回来,只留下宝宝和陌生人在一起。

Q2:对于妈妈的离开,宝宝是否表现出苦恼,不愿她离开,并且在妈妈离开后,友好的陌生人给予宝宝一定的安慰,宝宝仍然很不自如?

YES——对妈妈的依恋比较健康的宝宝

即使陌生人给予一定的安慰,仍然不会像在妈妈身边那样自如,有点怯生生的,可能还会有一些小的叫嚷,但是不会大哭大闹,声嘶力竭。

NO——抱歉:宝宝还未同你建立起依恋

宝宝对妈妈的离开没有反应,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妈妈的安慰一样,说明亲子之间的依恋还没有建立起来。

对妈妈离开反应太大的宝宝

如果宝宝反应过大,也需要注意,可能宝宝太黏你了,连你短暂的离开也不能忍受,这样的宝宝以后可能适应性比较差,不够独立。爸妈可以适当地训练宝宝自立。

或者属于对陌生人过度警惕,未来可能比较难信任他人。

反应太大的宝宝,也有可能属于“矛盾型”依恋,在第3阶段游戏中,对妈妈的态度很复杂,既要她又反抗她,无法继续专心玩玩具。

3、妈妈回来喽

妈妈重新回到房间,陌生人离开。

Q3:宝宝是否立即寻求与妈妈的接触,向妈妈撒撒娇啦,要妈妈抱抱什么的,但又很快地平静下来,继续玩玩具?

YES——安全型依恋

恭喜你,宝宝对你的依恋是很正常很健康的!

看到你回来,宝宝表达出非常快乐的情绪,代表的是宝宝对你是很依恋的,他已经铭记住你,且非常爱你,你能带给他安全感。

NO——很可惜!妈妈请继续努力

如果宝宝对妈妈的归来没有反应,或者只是短暂地接近一下又走开了,那么也说明亲子的依恋还没有形成。

如果黏着妈妈怎么也不肯走了,那么说明宝宝太怕生。

矛盾型的依恋关系

还有一种反抗型也叫矛盾型的依恋关系,妈妈要走的时候表现出极度的'反抗,但是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又无法把妈妈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

这类宝宝见到妈妈回来就寻求与妈妈的接触,比如要妈妈抱抱,但刚被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要他重新回去玩玩具似乎不太容易,他会不时地朝妈妈那里看。对于这类宝宝,请在平时多多体察宝宝的需要,主动和宝宝快乐互动。

其实,宝宝依恋关系真正地确立,要到宝宝1岁左右,这时候宝宝才会懂得了客体永久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1阶段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

婴儿(3~4个月以前)由于能力限制,只能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皮肤来看、听、嗅等方法感觉环境的变化,因此丰富的环境和给婴儿创造接触环境的机会就是这一阶段婴儿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

充分发展婴儿的感、知觉,其中视觉在婴儿各种感觉中占据第一位。 仰卧时婴儿只能看见天花板而坐时看见的东西丰富多彩,视觉效果相差很大。因此成人应该经常抱宝宝到处看看,并想法让宝宝早一些坐起来。坐是人体经常保持的几种姿势之一。婴儿由卧位到能够自主地坐,视野大大扩展,本来看不见的东西,都能看到了。见多识广,必然使婴儿智力发展产生一个飞跃。

 第2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在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基础上,婴儿的思维、意志、兴趣、各种情感体验等高级心理活动得到了发展。

而爬行则是婴儿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在婴儿不能移动身体以前,思维、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基本没有,这时想了也是白想,婴儿就不想了。需要是人体器官发展的动力,当婴儿能够主动移动身体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爬行是人生第一个远距离移动全身的动作,当婴儿看见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就会想去拿,这就是思维。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意志力,拿到后他有成就感这就是情感体验,有了第一次他就会有兴趣第二、第三次地去拿,这些高级心理活动在婴儿会爬以前是很少出现的。婴儿爬行的出现要比直立行走早5~6个月,这5~6个月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 这就是为什么不会爬的宝宝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原因。

第3阶段初级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心理活动的高级阶段。

语言和移动身体是婴儿进行初级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在宝宝满一岁时应该具备直立行走和简单语言交流的能力,而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必须通过运动来获得。

新生婴儿的语言发展必须同动作相结合。离开了动作和实物,再简单的语言新生婴儿也听不懂,反之,再复杂的语言也能听懂, 直立行走本身就是一个重要动作。

因此婴儿的心理发展是同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会直立行走对婴儿智力和心理发育有重要意义:

首先,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姿势,世界上发现的兽孩没有一个是直立行走的,这个事实说明直立行走是人类在智慧上领先其他动物的第一步。

第二,直立扩大了视野,使婴儿见多识广。

第三,直立行走扩大了主动活动范围,解放了双手,同时使人的眼、手配合的动作大大增加,这对婴儿脑发育有着良好的作用。

但是如何解决婴儿早走引起的骨骼畸形呢?

如果一根钢筋混凝土柱子,在混凝土还没有凝固时,重压钢筋混凝土柱子是很容易歪的,但混凝土凝固后就牢固无比。同理,经过运动锻炼的肌肉会明显增大,韧带更牢固,供应肌肉营养的血管壁弹性增大、增厚,指挥肌肉运动的神经功能也会大大增强,运动训练同时也使骨骼同肌肉联结处的骨头突起增大、骨密质增厚、骨小梁的排列方向和受到的拉力、重力方向一致,力量增强后的肌肉(混凝土)同骨骼这个人体的“钢筋”构成人体的优质“钢筋混凝土”,直立时就不会发生骨骼畸形。

当然婴儿不可能像成人练健美那样来增加肌肉力量,但主要可以通过爬行、攀登和游泳这三个动作练习来获得直立所需要的力量。当宝宝能扶着物体轻松起立时,这时开始学习直立行走,那么即使10月时能直立行走也不会产生骨骼的畸形。

学习障碍孩子在学龄前可能有的特征

他把积木打散、冲进大门、翻倒椅子而且推挤玩伴。

‥ 肢体动作无法和周遭的环境调和。

‥ 知觉动作不佳

‥ 协调能力不好

‥ 坐没坐像

‥ 垫着脚走路

‥ 走路时跌跌撞撞

她很聪明,但注意力有跳跃的现象,有些像唱片的跳针。

‥ 分心

‥ 注意力很短

‥ 冲动

‥ 过动

‥ 固执(一成不变的方式作某件事)

她可以谈论复杂的园艺技巧,但却无法拉好拉炼或画个圆圈,讨厌收拾玩具或拼图。

‥ 动作协调不佳

‥ 手眼协调不佳

‥ 笨拙

我所说的他都懂,但他的表达能力却远低于其它的孩子。

‥ 语言发展迟缓

‥ 语句的次序或文法错误,如:我回家跑。

‥ 字汇很少

‥ 用不对的字汇

‥ 句子的结构有问题。

他看着每一样东西,但却无法特别的分辨其中的某种。他的手的分辨能力看来比眼睛还好。

‥ 对焦困难

‥ 分辨形状和颜色困难

‥ 不记得看过的东西

‥ 记忆所看到的事件的次序有困难。

‥ 解释所看到的东西有困难

她的眼睛注意的看着我,而且听我讲话。但似乎有听没有到。

‥ 听觉理解有问题

‥ 听觉记忆有问题

‥ 声音次序的记忆有困难

‥ 遵循简单的指令有困难。

‥ 对声音有过度反应

‥ 不喜欢大声读出来

他对每一项事情都过度反应或低度反应。

‥ 情绪变化很快

‥ 对痛的反应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 不喜欢人家触摸

‥ 人家摸他时没有反应或度反应。

他似乎哪里不对劲,我花在他身上的时间,比花在其它孩子身上的时间多得多了。

‥ 动作没有组织

‥ 语言没有组织

‥ 外表邋遢

标签: 营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xlzxjy/kv37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