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职场人生 >工作总结 >

2016年双十一总结

2016年双十一总结

双十一已经过去了,我们的相关活动工作是不是要总结一番。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6年双十一总结,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2016工作总结栏目!

2016年双十一总结

篇一:2016年双十一总结

一、工作内容:

在双十一,我在cdd担任售前客服,在经过前期的培训,大概了解了天猫的规则,和客服人员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后。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主管人员把我们分成好几个小组,并且各自有相应的组长负责。我在第七组,组员有8个,在一组当然是要互帮互组的,在分流时,有的客服接到的客户多,我们其他组员忙的过来也会相应的分担。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解答客户关于商品的各类信息,客户问的最多的就是尺码以及快递的问题,当然也不乏有刁钻的'问题,这时就考验我们的耐心和忍耐力了。

二、心得体会:

客服是服务人员,那就应该有顾客至上的理念。尊重顾客,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我认为做客服是一次很好的锻炼,首先,作为客服要有亲切感,那么这就考验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说话方式要委婉亲切,这一点很重要。然后要有好的忍耐力,因为不乏有一些不讲理的顾客,这种时候就要有耐心,有好的忍耐力,保持作为客服的良好素质,不能顾客不讲理,我们就和顾客吵。最后,作为客服要有好的口才,用适当的语言向顾客讲解商品的优点,以便销售出更多的商品。

三、建议:

因为之前也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再加上这次客服的体验。我认为当好天猫客服要对每一位顾客购买的商品负责,保证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得到好的服务。让顾客有一个愉快的购物过程,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篇二:2016年双十一总结

由于这次淘宝下重本宣传双十一,对于每一个淘商来说都是商机无限啊,无论是如何虚低,都能引起买家的疯狂抢购。

这次双十一、我们的活动并不算十分大型,但是一个9折封顶,已经迎来了10天的销售额,对于小奢侈品的销售,那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

这次双十一,前期预告,包括退差价等等,我们都hold住了。疯狂的叮咚声,我们也hold住了。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沟通依然不够,很多细节部分,要在执行中给客服灌输,如果这出现在服装类销售,应该会死很多人。

发货方面:由于繁琐的下单流程,仅仅是打单从仓库取货,打单时间已经用了7个小时,对于重新验货,放单据等时间远远不够。或许在未来,需要一边接客,一边确认信息,一边打单,将人力资源用到极致,才能将双十一完全hold住。总的来说还算成功吧。

篇三:2016年双十一总结

当小编在今天终于收到双十一买的宝贝,觉得是时候来总结一下今年的天猫双十一了。此次双十一从前期筹备,开始后的心里激励,一直到结束后的相关客服物流等关键环节的情感营销,都做得足够到位,让我们一起盘点此次双十一的精彩过程!

前期筹备:

1、预售

今年双十一的一个创举就是早在10月15号就开始预售,天猫官方并没有给出对于此次预售的具体数据,可能是因为数据并不如191亿这么好看,不过,预售为双十一前期的选品规划做出了有意义的指导,对备货,系统,仓储的效率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当卖家能偶清晰地知道热销产品,更快和更有信心的筹备双十一时,带来的巨大效果将是无法量化的;

2、天时

今年的双十一恰好是周末,单这一个条件就可以在同等情况下让去年的销售额翻一翻。购物的狂欢放在周末再合适不过了,当整个周末街上的人都明显减少时,我们就应该知道,多少人将近期的消费一股脑的涌向了天猫!

3、无处不在的天猫

当爷爷奶奶都打电话过来问双十一要不要买点东西时,你就知道这次天猫在广告上投入了多大的规模,算上硬广和相关资源置换,估计天猫在此次双十一至少投入了10个亿的广告,

4、预充值

今年支付宝的预充值类宣传的出现频率大大增加,从派友在相关帖子中提到的情况来看,今年支付宝预充值的比例应该是非常高的,由此带来的快捷的支付体验不仅让买家消费的欲望更加不可抑制,更是锁定了大部分想在此刻消费的人群,大大提高了支付成功率。

24小时狂欢

当2亿多用户涌向天猫,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10亿元人民币通过鼠标汇聚到支付宝的另一端时,你就可以知道这次注定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时刻:

70分钟——20亿;

8小时16分——50亿!

13小时18分——超过100亿!

24小时结束——最终定格在,191亿。

其中,销售额破亿的商家有3家

5000万以上销售额——18家;

1000万以上销售额——227家;

500万,100万——501家,2580家。。。

当零点过后,兴奋的香槟在不同城市的写字楼里相机迸发的时候,当淘品牌,传统品牌和国际品牌携手跳起江南style的时候,可以认为,我们已经走到了网络购物时代的深处,新的商业力量将依靠网联网崛起!

标签: 双十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gzzjjy/1krp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