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墨水屋 >

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

心理平衡就意味着心理健康

心理平衡就意味着心理健康

不论是哪一个人,都会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那么,心理平衡了,就意味着心理健康吗?接下来是小编精选的心理平衡就意味着心理健康,供大家参考。

心理平衡就意味着心理健康

心理平衡就意味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需要内外兼顾,所谓兼顾内外:是指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对内,生活与精神的基本需要能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只有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健康人。

心理健康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事物。怎样才能算心理健康呢?不妨来看看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八项标准:

1.要有生活的安全感,因为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2.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不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丰富自己的生活。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以便更新知识结构,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8.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

总而言之,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心理平衡了,就证明了自己心理是健康的,这其实是一大误区。心理健康不是之内心的一种平衡状态,也不是一种适应的状态,而是两者结合的产物。所以说,要想让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让心理保持平衡之外,还要让自己更加适应这种状态。

如何平衡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俗语说: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具有一切动物所没有的“灵魂”即人所独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部分即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种种事物,持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并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同时也能心胸开阔,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从而防止心理障碍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2.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发展共同决定的。虽然大多数人的能力基本类同,但是应该客观地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两个侧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能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做到这一点,对于保护自己少受挫折及充分发挥才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反之,假如一个人不能客观估量自己的能力范围,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制定宏伟目标,结果往往是目标落空,在个人心理上蒙受打击,产生挫折体验。这样一来,不仅白白耗费了精力和时光,也给自信和心境造成不良影响。

3.对他人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完善无缺的,在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情绪状态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会有优点或不足之处。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但一个人也不可能凡事都期望于他人,尤其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在做各类事情时,首先应当立足自身,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把事情办好,其次才可考虑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即便如此,也应考虑到每个人还会有自身的局限性,还会有他们自己的各种干扰因素。否则,对他人期望过高,而又遇事解决不好,就会抱怨他人,倍感失望,其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平衡受到干扰,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正确处理对他人的期望问题,以避免失望感的产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moshuiwu.com/xlxyshjy/zn4wlr.html